欢迎来到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网站首页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林大人物】欧巧云:盘活思政课堂,传承红色基因

发布时间:2018年11月05日 00:00    作者:    来源:     点击率:

“荆棘鸟只是一个传说,一生只唱一次歌。从出生那天起,天边的荆棘鸟便开始寻找那根能让自己与世长辞的刺,哪怕人流湍急,哪怕荒草丛生,当它终于寻找到,便义无反顾将身体扎进刺上,流着血放声歌唱直至气绝身亡,美丽成永恒……我以为有信仰者亦如此!”在欧巧云的微信上记录着这么一段话,她告诉记者,思政教育实践改革将是她毕生的追求。

用故事盘活思政课

“用故事来构建学生的教育生活,以演绎故事的方式来丰富学生的生活,能达到很好的教育效果。做一个有故事的老师,不仅仅是让学生们记住我们,更是为了让我们铭刻自己所走过的生命足迹。”2014年秋,欧巧云开始不断给自己“加班”投入到实践教学,初期她组织学生成立五人“毛泽东诗词小组”,与学生们一起学习和探讨毛泽东诗词,组织重走毛泽东青年走过的路等课外活动,把课堂打造成有温度的教育发生地和有深度的心灵对话场。

为了盘活思政课,让思政理念深入人心,2017年秋季学期,欧巧云在我校创新性地提出了演绎红色经典的思政课实践教学理念,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演绎。开学第一堂课,欧巧云就开始利用课间进行演员和导演选定、剧本主题确定和内容修改等各环节的指导工作,说起这段与学生课后零距离交流的经历,她激动地说:“非常难忘,经历了彩排时的慌乱,演出前的紧张,终于大家都自信地走上舞台中心,呈现了一台精彩唯美的革命历史舞台剧。”欧巧云还告诉记者,去年12月份天气特别冷,学生们聚在走廊外面排练,人挺多的,她告诉学生们一开始要倒地,他们就倒地,学生们的认真投入真的很感动。欧巧云全身心参与指导学生自编自导自演各环节,天台上、车库里,午休时、黄昏后,一遍遍排练,一次次商榷,她曾对学生们说:“大学里,你们参加了一次红色演出,扮演了一次伟人和革命先烈,将成为你们终身的红色记忆。人的一生有许多活法,愿你们‘向北望星提剑立,一生长为国家忧’,传承红色基因,一身正气,傲立于世!”

2018年6月份,她的第二届红色经典展示演绎堪称唯美、惊艳,她还参演了《因为青春遇见你》的舞蹈表演。演绎结束,她热泪盈眶,提笔写下“这一夜,我们的盛典。我以激情纪奠芳华,你以豪情书写青春;这一夜,我们的聚首,缘于心中的一份情结,对伟人的崇敬,对烈士的缅怀,对英雄的倾慕。这是一场盛情相遇。世间一切的相遇因为机缘和美好,世间一切的美好因为创造和追寻。”

欧巧云打破了思政课乏味的刻板印象,参与红色演绎的学生理学院郭丽城留言:“要记得自己曾经是怎样的孩子,也不要忘了想要成为怎样的大人”。2016级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张海南说:“我很喜欢欧老师的思政课堂,课堂上她从不空谈大道理,而是用生活中的事例来启迪我们,她平时会穿插讲一些伟人的事例来激励我们,进而引导我们去了解我们国家的大政方针。”实际上,欧巧云为课堂的付出不仅仅是“讲故事”这么简单,为保证课程的时效性、现实性和活跃度,她养成了六点钟看早间新闻的习惯,每周要制作5小时的新闻课件供教学使用,力求做到“以真相明析,以事实说话”。

“思政课是一门可以解答学生思想上疑虑困惑的课程,最为主要的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使其今后走上正确的道路。”每一次学生的成长和反馈都是对她最大的鼓励,说到这,她想起了2003级一位同学课后主动与自己聊寝室人际关系这一话题的场景,一路走一路聊,她至今还记得那位同学说的话,那位同学说,“老师,你今天这么讲了之后对我还是挺有启发的,在寝室里总会遇到成长环境和思维方式和自己不一样的同学,我们需要用宽广的心胸去包容他人,你讲过之后我豁然开朗。”

学习是思路的源泉 在认真“教”的基础上,虚心地“学”,热诚地与学生交朋友,这是欧巧云从教以来的追求。 从教25年,欧巧云说自己一直坚持做一件事:在平凡的岗位上,坚守“上好课,教好书”的根本,以最大的积极性,尽最大的努力、最大限度的教书育人。

欧巧云毕业于湘潭大学政治经济学专业,考虑到学校单纯的教学工作环境更适合自己安静的个性,1993年应聘到我校从事思政课的教学,对于1993年8月份自己第一次上讲台时激情澎湃的试教情景她仍记忆犹新,但也给了她很大的压力,她必须付出双倍的努力去备课,最初一节课她得花三天的时间认真准备、反复研读课件、不断地看书、虚心向其他老师学习,坚持去湖南省委宣传部举办的骨干教师培训班学习。受父亲的影响,她做任何事情都脚踏实地、坚韧不拔、不怕吃苦,2001年她到华中师范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继续在职深造学习。她告诉记者,自己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想继续深造,攻读博士学位。

二十五年的恪尽职守,她是莘莘学子的领路人,但学生也分明促使了她的进步,她说,“教学最让我留念的是每天可以不断的进步,学生给了我动力和活力。” 欧巧云珍惜每次参加研讨会的机会,与其他专家的交流总会碰撞出思想的火花。红色经典展示的思路起源于一次温州大学学习时参加了一个教学成果展示。一次,她在湖南大学听一位老教授主讲的学习会,结合自己组织的“毛泽东诗词小组”,第一次产生了出版一本学生感想集《因为青春遇见你》的想法,近期正在收集学生感想。她自我的提升也离不开坚持阅读,阅读的主要是与教学相关的书籍,革命理论方面的、毛泽东著作、习近平的理论等。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二十五年的锤炼,她的经验更加丰富、教学体系更加完善、教学安排更加合理,但她始终饱含激情。她给自己的未来五年定了个计划,坚持红色经典展示的教学品牌,每年组织一次,要把红色经典展示申报成省级项目甚至国家级精品项目,科研上更上一层楼。“没考虑过自己究竟可以取得哪方面的个人成就,现在的心态就是一步一步地去做一些东西,想去研究一些有价值并且自己愿意去做的东西。”欧巧云认为荣誉是一种认同,有价值,但更重要的是把一件事做好。

做红色精神传承者 诗和远方是每个人的向往。对于生活,欧巧云说,所有的人现在的状态都是你现在读过的书和去过的地方的状态。 在大西北旷野上也曾看到一棵树孤独地生长,她会想起席慕蓉笔下那棵开花的树,“长在你必经的路旁,阳光下慎重地开满了花,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走过山重水复的流年,笑看风尘起落的人间, 走过的山重水复,也便成为心中的万水千山。每年一次的社会考察,学习的同时她也会感悟革命胜地的红色精神,她参观秦陵地宫、兵马俑,遥望汉武帝墓陵,旅游吉首边城茶峒,领略祖国上水,她常以诗达意“林则徐心中的忧国情怀:关山万里残宵梦,犹听江东战鼓声;毛泽东心中的雄才大略:七百里驱十五日,赣水苍茫闽山碧”。

她从小爱看红色经典电视剧,感动于英雄们的壮举,钦佩于经典人物的高尚品德和精神。外表优雅的她,由于多年的思政课教学,骨子里的英雄情节强烈,也一直信仰“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做为社会中的独立个体,她或许不起眼,但足以感动自己。生活中的欧巧云每天坚持运动一个小时,打排球、乒乓球、羽毛球,健身练瑜伽、跳民族舞等等。她坚持阅读,尤其喜欢近现代的诗词,她希望自己总能富有创造力,不害怕失败,愿意去尝试,无所畏惧。 欧巧云作为学校一名普通的思政课教师,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不忘初心,一心打造深入人心的思政课。(文/陈娇 审核/周预分)